一、專業簡介
《科學傳播教育》微專業融合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是典型跨學科融合專業。本專業立足黃岡,面向湖北,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有較強的科學教育傳播理念,适應新時期基礎教育改革和科學發展對卓越教師的需求,對基礎自然科學知識和通用技術有較好的理解,掌握科學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駕馭課堂的教學能力和為人師表的引導力,能夠勝任小學科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優秀教師。
二、培養目标
《科學傳播教育》微專業依托物理學(師範類)專業,聯合化學、生物科學、地理科學 等相關學科而設置的,體現了典型的跨學科性、實踐性與就業導向性的特點。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紮實自然科學知識和較強科學教育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具體培養目标如下:
1、教育信念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培養堅定的職業理想、強烈的職業認 同感、深厚的教育情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擁有豐富的科學素養,樹立服務基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2、師德規範
嚴格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立德樹人為己任,身心健康,樂觀向上,有健全的人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愛崗敬業,履職盡責,依法執教,尊重學生,關愛學生。
3、執教能力
系統掌握自然科學各主要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比較完整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結構和科學專業素養,具有良好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把握科學基礎、前沿和特色。具有在本專業領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知識,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能夠創設以學生為中心、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的小學科學學習環境和評價體系,能夠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學科課堂教學、轉化師生教學方式,勝任小學科學教學工作。
4、育人能力
掌握并能夠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理論于教學實踐,具備基本的教學工作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及組織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科學探究的能力,具有全程育人、立體育人和學科育人意識,具備開展班級教育、學生發展指導、綜合素質評價、家校合作、陽光和生命教育、社團等活動的能力。
5、職業成就
能夠勝任小學科學、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教學、管理和研究工作,具備成為卓越教師的潛質;能夠主動适應基礎教育變革,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獨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維能力,初步具有科學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開發能力;通過團隊協作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在教學、育人、科研方面初顯才華。
6、職業發展與終身學習能力
具有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意識,能制定較為清晰的專業發展規劃;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掌握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具備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夠不斷吸納國内外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方法,使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處于不斷發展、提升與完善的過程中。
通過實現上述培養目标,科學傳播教育微專業的目的在于培養具備科學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推動科學教育的普及和發展,提升教師的科學素養,促進科學教育創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三、結業要求
1.具有立德樹人和依法執教意識。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熱愛黨的教育事業,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具有依法執教意識,能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開展小學科學教學工作。
2.具有從教意願和教育情懷。具有從事小學科學教學的意願,認同小學科學教師工作的意義和專業性;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精神,深入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以學生為本,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理解鄉村教育工作的價值,具有投身鄉村教育的情懷。
3.具有從事教學的系統知識。掌握物理、生物、化學、地球等領域的基本科學知識和技能,受到科學思維與科學方法的訓練,掌握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設計方法,形成比較完整的科學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并了解本專業的最新成果和發展動态,具有從事科學課程教學與研究開發的基本能力;掌握小學生認知過程、思維發展的基本規律,能夠基于科學素養的培養方法,整合形成系統的小學科學教學知識。
4.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了解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具備教師的基本素養、技能及實施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的能力。掌握小學科學教學的基本技能,具有設計、組織小學科學教學的能力;在教育實踐中能夠以學習者為中心,創設适當的學習情境,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夠考慮不同層面和不同角度,形成一套比較合理學習評價體系。
5.具有較高的班級管理能力和綜合育人能力。具有全程育人、立體育人意識,掌握班級管理的工作規律和方法,自覺把育人貫穿于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過程,具備組織班級教育、學生發展指導、綜合素質評價、家校合作、陽光和生命教育、社團等各種教育活動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發展能力。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自主學習與自我管理能力;掌握資料收集、文獻檢索、社會調查等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具有科學教育和科學普及的基本能力,了解科學教育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态,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7.具備反思研究能力。具備自學能力、獲取和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獨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維能力。
8.具有團隊協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藝術修養、健康的審美觀和一定的藝術表現力,具有團隊精神,理解學習共同體作用,掌握溝通合作技能,積極開展小組互助和合作學習。
四、主要課程
《小學科學課程标準與教學論》、《普通物理學》、《基礎化學》、《普通生物學》、《天文學與空間科學基礎》、《自然地理概論》、《環境科學》。
五、修業年限
修業年限為2-3年,從第三學期開始,共計4-6個學期,16個學分,256個學時。
六、證書發放
學生在畢業前,修滿本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學分,達到結業要求,由學校頒發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科學傳播教育》微專業結業證書。
七、學分要求
本微專業要求學生在規定的修讀時限内修滿培養方案規定的理論及實踐教學模塊的學分,總計16學分,其中理論課程176學時,實踐課程80學時。
八、教學計劃安排
《科學傳播教育》微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進程計劃表
序号 |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總學時 | 學時分配 | 開課學期 | 考核方式 | 開課部門 | 前置課程 | |||
理論學時 | 實踐學時 | 線上學時 | 線下學時 | |||||||||
1 | 24419W0101 | 《小學科學課程标準與教學論》 | 3 | 48 | 32 | 16 |
|
| 6 | 考試 | 物電學院 |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 |
2 | 24419W0102 | 普通物理學 | 3 | 48 | 32 | 16 |
|
| 3 | 考試 | 物電學院 | 中學物理、高等數學 |
3 | 24419W0103 | 基礎化學 | 3 | 48 | 32 | 16 |
|
| 3 | 考試 | 物電學院 | 高等數學、中學化學 |
4 | 24419W0104 | 普通生物學 | 3 | 48 | 32 | 16 |
|
| 4 | 考試 | 物電學院 | 中學生物 |
5 | 24419W0105 | 自然地理概論 | 3 | 48 | 32 | 16 |
|
| 4 | 考試 | 物電學院 | 中學地理 |
6 | 24419W0106 | 天文學與空間科學基礎 | 2 | 32 | 24 | 8 |
|
| 5 | 考試 | 物電學院 | 無 |
7 | 24419W0107 | 環境科學 | 2 | 32 | 24 | 8 |
|
| 5 | 考試 | 物電學院 | 無 |
小計 | 16 | 256 | 176 | 80 |
|
|
|
|
|
|
注:“總學時=理論學時+實踐學時” “總學時=線上學時+線下學時”;如課程為新開課,課程代碼不填;開課部門填寫任課教師所在部門或單位.普通物理學、基礎化學、普通生物學、自然地理概論四門課程中選修三門;物理學(師範類)、化學(師範類)、生物科學(師範類)、地理科學(師範類)專業選修,減免相應專業課程一門,由主修專業的課程成績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