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學生工作
當前位置:
Code團隊簡介
發布時間:2014-04-20 發布人:系統管理員 浏覽量: 3381

code 團隊隸屬于電子信息學院網絡工程專業和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網絡中心。緻力于網絡類研發,在項目實踐的過程中學習和提高。

團隊主頁:http://123.206.106.11/

10000團隊前身為2014創建的code團隊,植根于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電信系,旨在通過真實項目和競賽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精神和綜合素質。常年保持 40名在校隊員的規模(其中核心成員20名左右),隊員主要來自電子信息學院。

團隊活動豐富多彩,除正常的團隊項目和競賽。團隊擁有自建的編程在線測試系統,用于藍橋杯軟件設計大賽選拔、集訓和在線模拟測試,以及求職機試模拟測試,考研機試模拟測試。并定期組織學術沙龍活動,進行互聯網前沿技術交流。

團隊名稱典故:美國兩位暢銷書作家,丹尼爾·科伊爾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與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的一本類似“成功學”的書《異類》,其核心都是“一萬小時定律”,就是不管你做什麼事情,隻要堅持一萬小時,基本上都可以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李培根:工科何以而新?
作者簡介:李培根,華中科技大學前校長,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新工科”當然要體現在教育、教學的新方法上。未來可能出現很多新方法,本文在此作粗淺的探讨。
非正式學習。
真正善于學習之關鍵,可能在于課堂之外。未來的“新工科”應該把學生的非正式學習納入教育者的考慮之中。既然是非正式學習,就不應該是模式化的。但不等于說教師就不應該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有益于創新能力形成的非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用。網絡、仿真系統、未來的智能系統都可能給學生提供非正式學習極好的手段。很多碎片知識可作為正式學習的很好補充。從朋友那裡學習也是聰明的學習方法。
去中心化。
傳統的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教師講什麼,學生聽什麼。未來的教育不能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要更多地考慮如何開發學生的潛能,包括前述的非正式學習。即便在課堂上,教師如何讓學生逐步擴展其問題空間?如何利用學生的群體智能?讓學生的群體智能使教育進化。
想象學習。
如果學習僅僅針對經過權威證實和實踐檢驗的知識,則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豐富。能否讓學生涉獵一點科技趨勢預測、展望,甚至科技幻想?學生也可自己想象、讨論,完全不切實際的幻想也無妨。這種想象學習一定有利于培養學生思考“超自然存在”和“超世界存在”的自覺,為他們日後形成“頭腦風暴”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