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搭上優越環境的班車駛向夢想
發布時間:2014-04-13 發布人:系統管理員 浏覽量: 681

 

記者  熊瑩       

“哇,主教學樓的每間教室都安裝了兩台空調哩!”新學期剛返校的同學驚呼到。這是我校繼逸夫樓和學生宿舍安裝空調後的又一新變化。與此同時,學生宿舍空調線路布設和電力增容正在進行,預計不久全校學生都能用上空調。同學們在宿舍裡“冬暖夏涼”的福利将得到有力保障,直接插入IC卡的直飲水裝備也“進駐”了學生宿舍。

        開通校級選修課網絡通識課程後,我校學生選課和上課更加自由和方便了。大家不僅可以采用網絡學習的方式學習名校名師的課程,同時還可以在線和老師、同學交流,并且在宿舍、機房、圖書館等地随時随地想學就學。       

大學是個夢工廠,是有志青年理想綻放的地方。我校不僅為廣大學子創造了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條件,還在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指引下,着力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倡導在教育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積極為學子營造自由、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為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搭建好的平台。       

馬克思、恩格斯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孟母三遷”的經典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環境對人的影響,即環境育人。優美的校園環境孕育出濃郁的學習氛圍,好的生活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會更加激發同學們的熱情,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能夠在美麗的黃師校園學習,對廣大學子來說,是一件幸運而惬意的事情。随着校園環境的改善和生活條件的提高,我校大多數的學子的确能更加珍惜時間、更加積極向上、更加奮發有為了。忙碌而不喧嚣,充實而不急躁。教室、實驗室、考研室、自習室、閱覽室和樹蔭下随處可以見到他們勤奮刻苦的求學身影,運動場、籃球場、乒乓球館、羽毛球館和健身館随處可以見到他們活力四射的運動身影。

然而,令人揪心的是,在優越的環境下,少數學子卻慢慢地滋生了享樂主義和惰性思想,沉溺在優越的環境中而忘卻原本的夢想。他們整天離不開電腦,離不開手機,上網(玩遊戲、聊天、看電影)、戀愛、逃課成為他們生活的主色調,讓人扼腕歎息。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那我們該如何戰勝自己,利用優越的外部環境來克服惰性思想呢?       

多到櫻花園、枇杷園、生态景觀園漫步吧,多看看校園的花花草草、名人雕像,多呼吸清新的空氣,多享受燦爛的陽光,多與美麗黃師親近,多舒展筋骨,這些既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讓自己的精神狀态更好,又能陶冶性情,開闊視野,啟迪智慧。       

美好的青春經不起揮霍,将好的環境與好的心境相結合,把舒适的環境當做學習的機遇,抓住機遇就成功了一半;把靜心當做學習的前提,靜心是提高效率的基礎;把勤奮當做學習的準則,踐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誠然,要在優越的環境中長期保持良好的心境,也非易事。俗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筆者以為,要想有“長志”,首先就得确立目标,找準方向;其次要學會自律,做到主次分明:當内心無法安靜時,将困擾之事依次列出,從重到輕逐級解決。可利用空閑時間,或欣賞校園的風景,或參加适當的鍛煉。漫漫求學路,我們不僅要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成長;最後應合理安排時間,學會适當休息,做到勞逸結合。人在十分疲倦時,大腦已處于混沌狀态,若強打精神支撐着學習,不但效果不好反而浪費了時間,故正确處理好學習與其它事情的關系尤為重要。       

與美麗的黃師校園朝夕相處,在舒适的環境中勤奮學習,黃師學子們定能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收獲豐碩的果實。新的環境,新的契機,新的自我,為夢想披荊斬棘吧,學子們……

(原文見《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報》2014年3月31日總第368期2版)